封面故事/ 高雄性產業變遷
愛河邊入夜便開始營業的娼館。↑
圖為舊高雄市政府,現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。↑
鹽埕埔的過去
在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來台初期,隨著海岸與日人所建的高雄驛(高雄港車站)率先興起的是哈瑪星區域,而後旁邊的鹽埕埔也慢慢熱鬧起來,哈瑪星大多是日人的活動範圍、而鹽埕埔則是漢人的經商大本營。哈瑪星與鹽埕埔成了舶來品、時尚的繁華大商圈,便發展出了多樣化的餐廳、百貨,鹽埕埔的繁榮很快的超越了周圍旗津與哈瑪星,『蓮清樓』(就是今天建國四路文武聖殿旁邊)、『小樂天』(今天鼓山二路台電旁)等等都是當年艷名遠播的酒家,當時有鹽埕人陳漢在後壁港邊(就是今天的大溝頂)開了非常有名的『百花樓』,後來又改名為『高春樓』成為所謂特種營業在高雄生根的先河」(註1),二戰後的愛河河畔是人口販賣、黑道、鬻女(註2)、拐騙事件經常發生治安極差的惡地。
一句話就剝奪生存的權利
而後到了民國五十六年,台灣省政府頒發高雄第一張的公娼營業執照給「喜樂宮」,隨著貿易的蓬勃,民國六、七十年間是高雄性產業的全盛時期,當時名店有「夜巴黎」、、「江山大樓」、「夜都會」等,私娼寮更多達兩百多家,「市政府後面」成為是尋芳客心照不宣的暗號。歷任的高雄市長依然是想以「掃蕩」整治此區,後在道路整治、市府遷移、警察取締,以及1989年一場疑雲重重的火災事件後,性交易收入大不如前,高雄第一家也是最後一家公娼館的「喜樂宮」,在民國九十二年因是政府政策也難逃廢娼命運。當時謝長廷市長執政,以「有礙愛河觀瞻」強制停業,持有營業執照的公娼館,就因執政單位的一句話而消失了合法性,喜樂宮的最後的四名公娼不知何去何從,因為家境而被迫從事性工作的公娼,也根本無能力符合勞工局所提出的就業貸款門檻。最後無人知曉她們的去留,公娼轉作私娼、流鶯或其餘的八大行業,轉移至鄰近現今高雄火車站前方(註3),建國路段與七賢路段。
不能被提起的愛河
白天的高雄火車站,充斥著往返各地的旅客、上下課的學生、各式各樣的攤販。這樣的風景,就如一幅廉價的畫,沒什麼值得嘉許也沒什麼不妥當。但慢慢入夜之後,旅客漸漸少了、學生都回家了、攤販也結束一天的生意,那些「特別的人」才會慢慢浮現。在燈火闌珊的愛河邊,會有不同年齡的女性,群坐在門口聊天。也許會被騎車摩托車的阿姨、阿伯問「你想不想鬆一下」,這是高雄夜晚的眾生相。
一個鮮少被人提及,彷彿暗藏於愛河河底的,另一個樣貌的城市。
性工作者們在一家家的旅社與大飯店中流浪。同一條愛河上,又再次上演一樣的故事。民眾與性工作者,依舊保持著平行時空的距離。即便這一切離路邊的攤販、附近住戶,甚至是過馬路迎面而來的那一個人,彷彿有多麼近就有多麼的遙遠,難道,我們依舊保持著「你們過你們的,我們過我們的」準則嗎?
註1 引自 《高雄公娼制度的歷史脈絡與存廢之社會歷程》p.92
註2 指生活無依,被迫賣掉自己的女兒。
註3 今高雄火車站原先是為了疏散高雄港車站(現部分為打狗鐵道故事館)的流量而新建的車站。
參考資料
張貴英(民國92年)《高雄公娼制度的歷史脈絡與存廢之社會歷程》
林錫淵記者 2003/08/25 「高市年底廢除公娼市議會決議 「喜樂宮」小姐擬抗爭」